“开卷文珠—春天的故事与情怀”系列讲座第一讲|春风拂面粉樱灿之《源氏物语》里的春天

Body
初樱动时艳,擅藻灼辉芳。值此樱花烂漫之际,中文系(珠海)于3月4日晚在海滨红楼15号举办了“开卷文珠——春天的故事与情怀”系列讲座第一讲。正所谓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,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冀望通过细读读书会书目,借助“开卷文珠”形式、品味经典作品中的“春天”,以期为珠海城市文化建设略尽绵薄之力。在周建渝教授的主持下,由贾智副教授为系内师生带来题为《春风拂面粉樱灿——〈源氏物语〉里的春天》的精彩讲座。“开卷文珠”系列是我系新推出的主题讲座。

(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讲话)
讲座伊始,借助诗文歌话,贾智老师通过小百科的方式,图文并茂、声形俱备地勾勒出日本樱花的大致轮廓。据考证,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,樱花就已经传入日本,被日本人视为春天的化身和花的神灵。始于颜值,终于内核,樱花形象更浸润着日本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思想。樱花的自我形象与日本民族形象相互辉映,印染出日本民族坚强、高效率和团结的民族特点,寄托着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。兼具美丽与哀愁的樱花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民族思想,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“物哀”审美观和生死观。

(贾智副教授主讲)
古往今来,樱花也是日本无数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。在日本首部文学作品《古事记》中,就已经出现了樱花的倩影,并赋予了樱花“爱情、短暂、凄美、纯情”的象征内涵。这一意象也出现在日本的诗歌之中。从《万叶集》到《古今和歌集》,樱花人气不断升温,逐渐成为诗人的主咏对象,成为春天的代表花卉。这些变化也如实地反映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《源氏物语》中。
贾老师以《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源氏物语》为范本,重点研读其中与樱花有关的古日本语原文,探讨了樱花意象与书中重要人物光源氏、紫姬和藤壶之间的照应关系。自《古今和歌集》以来,樱花成为“花中之王”,紫式部赋予紫姬樱花的形象,正隐喻了紫姬在六条院中不可动摇的地位。藤壶在与光源氏的不伦之恋中扮演的是尊贵、隐忍、牺牲、决断的形象,又恰与樱花的高洁、忍耐、玉碎、果敢等特点高度一致。书中与光源氏有关的樱花描写主要有四次,花开花谢,正好契合了光源氏起伏跌宕的壮丽人生。一部巨著,一树樱花,紫式部这种将花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隐喻手法,奠定了这部书的基调,即细微的,阴柔的,感知天命的,转瞬即逝的美的体验。

(讲座现场)
在提问环节,贾老师解答了有关樱花的爱情象征、物哀、樱花与人物仕途命运关联度等问题,并进一步说明了《源氏物语》的应用维度和阅读对象。最后,周建渝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,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可能,丰富了本次讲座的内容。

(周建渝教授发言)
人间三月芳菲盛,春风拂面粉樱灿。通过贾智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,同学们对于日本古人的樱花情怀有了更加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,也深觉中日国情与文化的异同而要批判吸收。本次讲座以樱花文化为契机,令同学们感悟到了汉字文化圈中的不同之美,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,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